为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按照学院“红马扎”读书会专题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3年10月19日在学院读书活动室举办2023年“红马扎”第九期读书会。本期读书会由23级第一小组进行分享,兼职辅导员魏泰龙主持,学院23级全体研究生参加。
分享书目:《优秀的绵羊》
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基于自己在常春藤盟校24年的经历,观察到美国常春藤盟校学生中存在着一群“优秀的绵羊”,指出美国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即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依此对美国精英教育系统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剖析出其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了为学生和学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谢雨辰:在阅读了第一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在文中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组就是“精英教育”。大学给予了大学生们自己决策的权利和自由,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由需要强大的自理、自立和自控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并未对此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要出人头地,出类拔萃,那么就是要完全配合并服从于这个系统。书中论述了,当今的名校大学生对成就和成功有着一种压迫式的追求,这些名校生从中学到大学是一群被公认的“斗士”,他们选择了谨言慎行,乔装自己,其实内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们按部就班地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在内心深处,他们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我认为,学生要做的是帮助自己找到使命,而不是一味地随波逐流。
于小淇:《优秀的绵羊》第二章对我的感触颇深,伴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们来到了镀金时代,具体来讲就是19世纪末,原有的地方性精英开始意识到应该成为全国性的精英,并想方设法巩固自己的阶级地位。盎格鲁-撒克逊贵族为自己的阶层创建了形式丰富的学府和机构,这类精英学校为富裕家庭的年轻绅士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平台,方便了他们与来自全美各地的类似背景的家庭搭建人脉,巩固自己的价值系统,并相互认可彼此在社会顶层的地位。派对、恶作剧和高人一等的心态开始在学校的主流生活和社交圈蔓延,同时来自大学预备高中的学生成了大学主力军,这种录取方式保证了学校与上层社会的关系。我认为,学校教育赋予我们的是一个梦想,一次探险的旅程,要永远保持对事物探索的热情,拒绝“内卷”带来的自我消耗。
孟显明:第二章后半节主要讲述了,1965年恰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婴儿潮开始进入大学,这成为美国大学招生录取的转折点:美国从原有的贵族制进入了崭新的任人唯贤、精英领导制;从阶层、“人品”、人脉转向了考试和成绩。在这群家长眼中,名校对自己的孩子来讲是必需品,而不再是改变生活的一次机会,并且在他们看来,精英式的生活方式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如果精英阶层想继续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想继续领导这个国家,那么他们必须能够更好地接纳处于上升期的社会团体,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我想,大学教育的本意是提供机会给年轻人去尝试和探索,让其发现新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内在的新的能力,而不应该是作者论述的“唯成绩论”的现状。
王阁:本周我阅读了第三章的内容。我认为,生活在精英家庭的孩子挣扎于“被认可“和“有价值”之间。当年父母在教导孩子时,很可能确实是诚恳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这些听起来似乎是安抚或者鼓励的言语背后,深藏着父母对孩子的高度期望。赞美代替不了温暖,浮夸的自信代替不了自足的能力。就算你自己的家庭或父母是理性的,他们也会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其他家长并不理性,最终的成功被狭隘地定义成“零失误”。一位有成就的孩子的自我意识就是建立在为了满足父母对成就渴望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天性聪颖的孩子不断地徘徊于自卑和自负两个极端之间。倘若经历了挫折或者自己的愿景破灭,自卑将很快占据孩子的内心,他将讨厌自己,甚至会麻木,完全失去勇气和动力。我想,对于精英学生来讲,失败,哪怕是短暂的失败,都会影响到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定。在我看来,这也是为什么精英教育阻碍个人成长的一大原因。
侯雪:读了第四章后,我颇有感触。作者指出的问题,我相信不光存在于美国也存在于其他国家,或许这也是全世界教育体系、学校、高校部门在教学治理体系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共同反思、思考、改进,让大学生都能够共同进步,都能够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生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好幸福人生。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卡尔·马克思的美好愿望。大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提升平台,拥有众多优秀的老师和人才队伍,但大学生们却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与自我提升,这是一种损失与遗憾。我们应该透过现象去发现教育的本质,我们更应该思考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实现大学对青年的重要引领作用,虽然道阻且长,但我相信行则一定将至。
尹童:《优秀的绵羊》主要讨论了美国精英教育系统本身,也可以说是“一个强迫你选择是学习还是成功的系统”。其中,论述了教育是社会表达价值观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传递其价值观的方式。这种精英教育体系不仅在美国产生了影响,中国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中的精英教育模式会让学生不自觉地陷入“内卷”和“追名逐利”当中。这是学生价值观的同质化,也可以说是把这种单一的价值观至上而下地渗透进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要学会拒绝盲目的野心,拒绝随波逐流的态度,在适当进行风险规避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面对风险的责任。我们不应该为了应付学业而像机器一样不停地工作,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疲惫还必须极力掩饰空虚和焦虑。通过第一部分的阅读,我认为,学习不应该是为了战胜别人,它的本质应该是充实自己。
学院电话:0431-84539581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