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4-2025年)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全面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版)建设要求,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目标定位,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学科建设水平,积极承担起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主阵地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二、任务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保障
1.落实领导责任
(1)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每学年深入学院,带头走进课堂讲授思政课,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4课时;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2课时。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
(2)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或专门会议每学期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重点工作不少于1次,会议决议及时落实。
2.完善机构设置
(1)加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学院组织机构,选强配齐学院党政领导班子。
(2)学院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机构运转有效。
(3)调整优化教师党支部设置,推行教师党支部按教研室设置,推进“双带头人”建设。
(4)加强教研室建设,选配教研室副主任,促进管理梯队的可持续发展。
3.改善办学条件
(1)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考察、培训进修等,并根据学院建设实际需要逐步增加。
(2)优先保障学院教学和办公用房等校内公共资源配置,原则上教授有独立的教研用房。
(3)推进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建设,完善学院独立的教学科研所需图书资料、期刊报刊、音像资料等软硬件设备。
(二)坚持教学立院,深化改革创新
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建设优质高效思政课堂,打造体现学校学院特色的“一流课程”,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激励学生刻苦读书钻研,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
1.完善教学组织
(1)完善课程设置,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重点围绕新时代伟大变革、“五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
(2)全面落实课程学分及对应学时,不挪用或减少课堂教学学时。合理安排教务,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有序衔接,原则上晚间和周末不安排思政课必修课。
(3)推行中小班教学,班级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人,推广研学讨论式教学模式。
(4)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发掘和运用各学科专业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联合体,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2.组织教学实施
(1)建立健全新进教师试讲制度和听课制度;实施骨干教师讲示范课制度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说课制度。
(2)每学期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进行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和磨课,集中研讨教学共性与个性问题,促进各门课程有效衔接和教学质量提升。
(3)各教研室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最新版教材和教学大纲,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研究确定教学进度和内容,形成统一的参考教案。
(4)及时组织学院教师集中学习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会议,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
(5)建立学校领导、教学督导、学院班子和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强化课堂教学纪律,实现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管控。
(6)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核准制度和教案评价制度,确保教学大纲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相一致,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相一致的基础上,优化教案、做好学案和研案,讲活思政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7)建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程资源库,依托网络思政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8)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实行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统一的考核评价方式。探索“讲、研、思、行”有效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演讲答辩促讲、调查探究促研、理论应用促思、社会实践促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切实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注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最新成果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现代教学技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行为规范相融合。
(2)实施“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计划”,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3)大力提倡专题研究式教学,注重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培育推广形式多样、效果良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有特色的品牌课程。
(4)聚焦重要课程,带动吉财特色思政课整体建设。在建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在各门思政课教学中突出财经类高校特色,带动具有吉财特色的优质思政课。创新思政课教学话语和教学场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5)加强实践教学,严格落实2学分实践课程要求。一手抓好线下社会实践,拓展实践资源,围绕教学专题建设好、运用好学校旧址、校史馆、“五馆”教育资源和社会实践大课堂线下实践教学基地;一手抓好线上虚拟实践,拓宽实践场域,运用数字化技术搭建线上虚拟实践教学平台,解决社会实践教学在时间、空间上不足的约束问题。
4.大力开发课程资源
(1)至少开发1门在线课程,建设名师示范课,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2)积极搭建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5.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1)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把控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严格设置教师资质条件。
(2)认真组织思政课教师“岗位大练兵 教学大比武”教学大赛和优秀教学成果申报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教研室工作考核重点内容。
(3)定期组织教师自我评教、相互评教、学生评教、督导评教、领导评教活动,建立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多元评价体系。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鼓励建立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评价机制,探索实行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退出机制。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按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足专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达到55%以上,博士化率达到70%以上,形成比较稳定的学科梯队和教学团队。大力支持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国内外访学进修,有计划地安排学院教师赴全国重点马院拜师学艺、挂职锻炼和研教实践。
(2)壮大兼职教师队伍,重点以“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等形式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3-5人。积极聘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名师大家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和兼职导师。
(3)促进教师能力发展。一是建设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支持思政课教师在主流媒体刊发有影响的理论文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完善学科体系,提升研究水平
1.完善学科体系
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和潜力,积极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二级学科数量力争达到4个左右。学科梯队完整,每个二级学科专任教师不少于6人,逐步提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实施学科方向带头人负责制,学科带头人应具备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历背景,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项目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项、人才称号等。专任教师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或相关学科背景比例不低于70%。
2.提升科研水平
加快科研平台建设,积极对接学校相关学科平台,在校级各类教科研项目中设置专项研究课题,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二级方向展开科学探索,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教科研成果。支持思政课教师申报省级以上项目,申报厅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2项以上,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或奖项10项以上;C类以上高水平中文期刊论文5篇以上;学术专著2部以上。
3.推动协同发展
主动争取与省内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省外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持共建,挖掘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协同资源,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4.举办学术会议
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系列学术论坛,邀请名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积极争取承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人次以上。
5.加强研究阐释
统筹校内资源,结合学科思政、课程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和日常思政,以学科思政为理论引领、课程思政为主渠道、文化思政为融入方式、网络思政为新战线、日常思政为主阵地,着力构建新模式,在研究阐释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发挥示范作用。聚焦吉林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跟踪研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进行高层次应用对策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党和政府的工作和决策需要,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四)加强党建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1.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发挥党总支政治核心和组织保障作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积极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完善党建制度与机制,筑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思想根基,真正使“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特色更加鲜明。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实施师德“一票否决”,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3.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和党员名师工程,创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示范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思政班主任深入学生社区开展价值引领。
4.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注重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院文化和学生项目,引领校园文化。全面落实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在实现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真作用、采取真措施、见到真效果。
5.关心关爱师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营造温暖和谐的学院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工作条件。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站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事关党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局,事关马克思主义事业的薪火相传,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只能不断加强,不能丝毫减弱。
(二)统筹推进,分步实施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事关学校发展的全局,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协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强化学校各单位协调联动机制,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校院内部协调配合,合力推动问题解决。
(三)夯实责任,强化落实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马院每位教师必须履行的责任,要强化责任落实机制,拧紧责任链,确保每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强化工作督查机制,严明工作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任务件件得到落到、处处见到实效。
2024年1月11日
学院电话:0431-84539581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